关于闽南语的争议
网友热烈开杠
还是没能统一共识
(毕竟我们是专业“杠精”)
那到底学术界如何认定呢?
我们请来了两位大咖
首先请出厦门民俗专家
郭坤聪
年过8旬的郭老
从小在中山路一带长大
讲一口地道的老厦门闽南语
先让他为我们读下几个闽南词语
在郭老看来
闽南语分散各地
以厦漳泉为主要代表
很多词汇相近
母语一样,但音律和韵律不同
导致略有偏差
“泉州话韵律更好听,厦门话音调较平”
郭老认为:
厦门地处闽南核心区域
同样位于泉漳闽南语过渡带
融合两地语言特色
“ 厦门闽南语更能代表闽南语”
我们再请出
闽南语研究专家 厦门大学退休教授
周长楫
关于“闽南语”的两大争议
周教授都做了 解答
01
“闽南语是最接近唐代中古音的方言”
建安时期
汉人南迁福建设立建安郡
闽南泉州地区就有汉人迁入
晋朝五胡乱华
中原汉人再迁入
建安郡分为建安和晋安(今泉州)
闽南语从那时发展至今
“泉州正是闽南语的发祥地”
注意了,这个时期的闽南语
属于“ 上古音”
周教授在编撰闽南语词典时发现
200多个闽南语仍保留上古时期的读音
骹=脚
糜=粥
汝=你
而到了唐代
陈元光开漳平乱,设立漳州府
他和后来的王审知
将唐朝的通语 (中古音)
带入漳州、泉州等闽南地区
这一套语系
也成就了闽南语如今的文读音 (读书音)
“100个闽南语,超40%有两个读音”
文读音和白读音
也称读书音和说话音
周教授笑着说
“ 用闽南语读唐诗,最靠近唐代的读音”
他用闽南语背了两首唐诗
贺知章 《回乡偶书》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杜牧的《山行》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02
“厦门话是闽南语的代表”
对于厦漳泉闽南语正宗之争
周教授认为
“ 厦门话最能代表闽南语”
泉州是闽南语的发祥地
但是漳州月港在明朝兴盛
成为闽南对外贸易的商业中心
漳州话拥有话语权
不过,鸦片战争后,
厦门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
成为闽南对外贸易和进出海外的中心
带动泉漳两地的人口迁入
厦门话吸收两地的语言特色
摒弃两地较难发声的部分
适当加以改造,使语言更加简单
属于泉州话和漳州话的混合音
通用性更强
留言点赞得200元话费充值
即日起至1月31日上午12点前
在本文下方留言区参与留言互动
留言点赞前10名
即可获得40元话费
注:所中奖话费将在正月十五后陆续充值
请获奖的朋友在后台发送
姓名+联系方式
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
后台发送信息操作
参考如下
记者:康泽辉
编辑:阿彩
图片来自网络
值班编辑:真有你
原来如此,你猜对了吗↓↓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